王冬雷 / 王冬雷最新消息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粮王进判了?
- 2、九大企业掌门人遇上演"老板去哪儿了
- 3、资本是嗜血的,创始人要想不出局,首要是理念!
- 4、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联姻后,企业文化如何融合?
- 5、谁知道雷士照明nvc三个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 6、雷士照明的O2O电商项目发展方向是什么?
中粮王进判了?
中粮王进是中粮集团前任董事长,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近日被判刑三年。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兴事件、华谊兄弟投资亏损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不断,企业管理的失范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粮王进违法违纪事件的曝光进一步表明了在管理问题上仍存在严重的困难。企业管理者应该感到警醒,加强内部的规范管理,防止企业损失与管理不当所带来的社会风险。
此外,中粮王进的案件还充分体现出中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推进,高层领导也不会因权力、地位的红顶子而摆脱违规行为的法律制裁。这一点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点赞,表明了中国反腐败工作的力度,有利于改善社会信任与治理环境。
九大企业掌门人遇上演"老板去哪儿了
策划:张亮 张志伟 胡潇滢 袁元 贺骏 谢岚
撰稿:本报记者 胡潇滢 矫月 杨萌 王峥 贾丽 王荆阳
前言:在资本市场诡谲动荡的环境下,拥有稳定的高管层是投资者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2014年,国内多家上市公司经历了巨大的高层人事动荡,一部分因涉案“落马”,一部分因公司内斗“被抓”。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在落马前要么“失联”,要么“失踪”,虽然有的老板“失而复联”,但是已经对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产生了影响,甚至波及到上市公司的股价,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令人痛心。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雷士照明前CEO吴长江倒在昔日战友之手
事件回顾:8月8日,雷士照明一纸公告将吴长江和王冬雷的恩怨情仇揭开,吴长江的首席执行官职务被强行解除,由雷士照明董事长兼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接任。随后在8月29日雷士照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王冬雷再率众部直指吴长江私相授受、输送利益,指责吴长江在雷士照明董事会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违规担保,可能使雷士照明遭受1.73亿元巨额损失,投票罢免吴长江在雷士照明的任何职务。随即,两人隔空对垒,互斥对方试图掏空公司,在资本市场掀起一场“赤膊战”。期间,吴长江三次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雷士照明不知去向,两次为以示清白重返。
这场内斗不断升级,雷士照明越发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经销商停止供货,账单“满天飞”。直至10月28日下午,雷士照明的官方微博晒出一张“立案告知书”,吴长江行踪才逐渐明朗,惠州市公安局向外界证实,吴长江因涉嫌挪用资金被惠州警方立案侦查。12月16日,有媒体向惠州市公安局求证,惠州市公安局确认吴长江的确因涉嫌挪用资金被惠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但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点评:创始人吴长江或许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走进这样的境遇:一年三次被驱逐。“一次比一次凶险,一次比一次激烈。”吴长江不止一次在媒体前“痛诉心声”,可留给他的更多的是指责和无奈,终究还是倒在了王冬雷这个昔日战友的手上。吴长江曾说“我这个人就是太天真太容易轻信人”,如今他真的很难让人相信他。姑且不论是谁掏空了上市公司,接下来法律会给出答案,但这场斗争下的牺牲者——雷士照明早已千疮百孔,如今雷士照明面临的问题是老板去哪儿了?能否留住投资者的决心、能否再挽回经销商的信心、是否还能将“雷士”品牌树立于有着大好光景的LED之林,这些都是雷士照明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方大集团原董事长方威是否“失联”成迷
发传真手写签名自证未失联
事件回顾:6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显示,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罢免了方威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随后,传出了方威失联的消息。
自公告发布后,“方大系”上市公司受到波及。三家上市公司方大特钢、方大炭素、方大化工均紧急停牌。今年7月1日晚间,三家公司同时就实际控制人方威一事发布澄清公告,三家公司强调,方威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但其不担任任何职务,不参与日常事务,公司经营生产一切正常。
为了打消市场疑虑,7月2日,方大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发表自查公告,称方大集团来函表示方威未失去联系,还在对集团公司的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并附上了方大集团传来的方威本人签署的部署有关工作的传真文件,在传真文件上方威签署了“已要求集团公司财务部、证券部等相关部门按照问询函的要求积极配合上市公司做好相关自查工作”的说明。
同时,三家上市公司实际股东方大集团来函表示方威目前未失联,仍然在部署集团工作。方大特钢与方大炭素还公布了收到方大集团传来由方威本人签署的工作传真。函件中,方威表示集团公司财务部、证券部要按照上市公司问询函的要求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自查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方威是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12年胡润发布的《2012少壮派富豪榜》中,他以财富150亿元人民币位列亚军。
点评:在方威被罢免人大代表职务后,其所谓的“发家史”尤其是方大集团早年参与南昌钢铁改制的种种争议再度被“挖出”,外界认为相关改制过程存在巨大的利益输送,尤其是对受让方设置的诸多前置条件,一度被指是为方大集团“量身定制”。
海鑫钢铁由盛而衰
少帅李兆会“消失”躲避债权人
事件回顾:自今年3月18日海鑫钢铁宣布停产,至今已9个月有余。作为曾经山西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民营钢企,闻喜县的支柱产业,海鑫大厦最终用崩塌为自己划上了一个不光彩的句号。追究其责,海鑫少帅李兆会自然难辞其咎,不过在成千上万的讨债者面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位少帅至今未公开表态。
不可否认,海鑫钢铁曾经辉煌过,自上任董事长李海仓创立海鑫钢铁以来,海鑫一直被当地人当作是闻喜县的骄傲和靠山,从一个起步时只有40万元资产的小钢厂快速成长为后来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企、拥有多达1万多名职工的闻喜县的支柱产业,海鑫一直在缔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可是这个神话自2003年1月22日那声枪响后发生了转折,李海仓意外遭遇枪杀,这时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少帅”李兆会临危受命,接管了海鑫钢铁,在拥护和质疑声中,李兆会在上任早期不负众望的延续了海鑫钢铁的辉煌。
通过海鑫实业进行的资本运作,让李兆会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跻身胡润百富榜,也被戴上山西最年轻首富的光环。不过,市场上关于李兆会醉心金融、无心钢铁实业的说法也随之而来。
可是,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寒冬,海鑫钢铁的“隐患”终于爆发。人们这时才发现,这位海鑫少帅原来是一个“不爱钢铁爱投资”的主,在钢厂运营陷入泥潭时,海鑫钢铁的债务漏洞越捅越大。据公开资料显示,海鑫集团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约为104.59亿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这意味着其负债率超过100%。
点评:如今海鑫钢铁已经成为一座空厂,高炉早已关闭,员工被遣散回家等候消息,讨债者将公司大门堵得水泄不通却大多无功而返。11月12日,山西运城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5份公告,正式裁定受理4家债权人对海鑫钢铁
提起的破产重整申请。事已至此,作为公司一把手,海鑫钢铁破产的始作俑者李兆会始终三缄其口,一直未做出公开表态和说明。而李兆会这样的态度也让众多的讨债者以及工厂骨干员工的情绪由猜疑到愤怒最终转变为失望。海鑫钢铁债务危机至今还未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李兆会去向依然是个迷,在年关将至之时,我们不禁仍要问一句:“海鑫钢铁董事长李兆会,你到底去哪了?”
网秦董事长卸任
被疑“失联”与芮成钢案有关
事件回顾:2014年12月10日,从事手机和网络安全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网秦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兼联席CEO林宇因与公司无关的个人原因,已经卸任。据网秦联席CEO奥马尔·汗在电话会议中透露,公司董事会几个月前已决定林宇离开,这是林宇个人决定,跟网秦公司没有太大关系。
该卸任消息发布后,林宇并未作出任何个人说明和声明。与此同时,林宇的移动电话还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有媒体称网秦内部人士已多日联系不上林宇,怀疑其本人已经失联。而林宇的个人微博也在今年6月5日后已停止更新。
在市场询问林宇“去哪了”的同时,有媒体曝出芮成钢与网秦关系甚好。该报道表示,芮成钢新书《虚实结合》,网秦可支持了不少,网秦CEO林宇参与博鳌论坛,混了个青年领袖圆桌嘉宾,与主持人芮成钢同桌,也是芮帮助运作的结果。而迟迟不给网秦出有问题年报的普华永道也终于被换。
点评:目前,关于林宇的去向还依然是谜,而其创建的网秦自去年被美国研究机构浑水发布报告指责网秦“操纵重大骗局”后至今仍未能摆脱负面消息的影响。虽然网秦已交出2013年审计年报。不过浑水认为报告“有失偏颇”,并怀疑网秦股票存在内幕交易,并要求监管机构尽快对网秦展开调查。
同时,在网秦上交2013年年报之后,公司于12月19日发布三季报称,公司前三个季度的净营收合计为2.426亿美元,净亏损合计为5500万美元。
在种种不利消息传出的同时,网秦开始调整董事会成员名单,并积极释放公司经营良好的消息。但这是否能够抵消董事长卸任至今失联的负面消息还需日后观察。
“流亡”海外两年
远望谷实际控制人徐玉锁归国自首
事件回顾:远望谷12月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4年11月28日晚获悉,公司原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徐玉锁主动回国投案自首,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办案,检察机关对徐玉锁采取了取保候审的措施,并称公司经营活动一切正常。
同时,据公告显示,徐玉锁先生系远望谷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另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徐玉锁持有远望谷25.19%的股份。
两年前,时任深圳市人大代表的徐玉锁涉嫌向原铁道部运输局车辆部副主任刘瑞扬行贿。2012年10月24日,深圳市人大许可检察机关对徐玉锁采取强制措施,徐玉锁于是辗转开始了在美国和新加坡的逃亡,由其夫人陈光珠担任远望谷的代理总裁和董事长。
今年2月24日和9月29日,远望谷两笔投资与徐玉锁在海外的轨迹似有吻合。根据远望谷公告,2月24日,远望谷同意其美国子公司远望谷技术(美国)有限公司出资100万美元设立了一家欧洲全资子公司。到了9月29日,远望谷又将远望谷技术(美国)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公司另一家全资子公司远望谷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恰好位于新加坡。
在徐玉锁出走后的一段时间内,远望谷业绩曾大幅下滑,2013年,远望谷营业利润2045.45万元,较上年同比下降了83.63%,今年前两个季度,其业绩也处于下滑之中,今年第三季度,其运营状况明显好转,营业收入同比实现26.20%增长,净利润增长了918.54%。
点评:当初就是因为一部耗资1850万元的铁道部“天价”宣传片而牵出了铁路系统的一系列腐败案,其中,涉及的就有时任铁道部运输局车辆部副主任刘瑞扬,而之所以曾经的胡润富豪徐玉锁出逃就是因为对刘瑞扬行贿被立案调查。
15年前远望谷成立,从最早的四个员工起步,徐玉锁本人曾兼职司机,到早年前IPO上市首日股价以60元/股高开,达到身价15亿元,再到涉嫌行贿被采取强制措施,直至回国自首,徐玉锁命运漩涡的轮回让人不禁嗟叹。
董事长孟凯出国找钱迟迟未归
中科云网遭遇资金链困局
事件回顾:自从宣布转型大数据后,曾经的“餐饮第一股”湘鄂情就一直恶疾缠身。一进入12月份,董事长孟凯出国未归的消息不胫而走,已改名为中科云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厨子”又陷入了新的发展危机。
据悉,中科云网董事长孟凯“十一”长假后便开始在国外出差,主要进行为偿付公司债等事项筹集资金,为处置有关资产寻找收购方,孟凯主要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等安排工作并参与决策。
中科云网内部人士向媒体声称,孟凯确实在国外两个多月没有回国,目前正在处理国外资产事宜,正在谈判。主要原因是公司目前确实遇到了资金问题,受此影响公司已经暂停了公司转型收购的步伐,但此前签订的合同仍在继续执行,公司未来收购也存在不确定性。
2012年12月份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政策,高端餐饮代表湘鄂情在2013年全年大亏5.64亿元。虽然孟凯多次布局中低端餐饮或通过变卖资产、关停门店、涉足环保等方式试图扭亏,但挣扎中的湘鄂情并没让投资者看到希望。
今年6月份,湘鄂情高调宣布脱离餐饮,转型布局大数据,欲通过互联网掘金,但是目前来看,结果却差强人意。
据了解,中科云网历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共有42位,其中29位已离职。也就是说,约七成高管已经挂冠而去,曾经的“国内餐饮第一股”俨然已经变成了股市“高管离职第一股”。
点评:抡“勺子”的大厨在遭遇行业低谷时,不是强练内功将企业做精做强,反而选择不停的转型和变卖资产来度日,不但让投资者没有信心,也让“整个团队都懵了”,而此时孟凯突然到国外转让资产两月未归,也让爬坡期的中科云网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公司如今的状况,不得不说主要源于湘鄂情执意多元化的发展和转型,让多数高管看不清公司未来的发展,而在转型后盈利预期遥遥无期的背景下,高管们对其渐渐失去了信心。对于公司董事长孟凯来说,“远赴他乡”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回国面对困难,掌舵前行才是当务之急。
诺奇老板“失联”遭全球通缉
公司拟重组待价而沽
事件回顾:从单个小店到连锁品牌,再到上市港交所,曾号称是国内第一个港股上市的“快时尚”品牌诺奇,谁能想到这家以生产休闲男装为主的上市公司会有身陷巨额负债,老板失联遭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通缉的这一天呢?
回顾7月25日,诺奇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丁辉失联”。此后,诺奇董事会紧接于7月31日发布公告称,今年1月27日及4月3日,丁辉先后指示将公司全资香港附属公司诺奇时尚国际有限公司于交通银行香港分行银行账户之人民币5000万元及1955万港元转移至一家英属处女群岛公司的账户;同时1月27日及今年3月11日,丁辉先后指示诺奇时尚于交通银行香港分行银行账户的1.6亿元及250万元转移至诺奇时尚位于厦门国际银行的银行账户。这意味着丁辉从1月份至4月份先后四次转移诺奇公司资金累计2.28亿元。
丁辉失联后,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诺奇公告显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收到厦门国际银行、民生银行、山东信托通知,指称诺奇曾为多名非集团成员人士合计4.55亿元的贷款作担保或抵押证券。不过,业界普遍认为丁辉与其妻陈瑞英已潜逃至香港,两人借款合计超过15亿元。
点评:对于丁辉失联一事,有业内人士评价为资金链断裂所致。事实上,在福建省类似诺奇老板失联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都与资金紧缺有关。而从当地服装行业整体走势来看,则是因为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导致多数企业库存高企无法变现,致使企业失去持续运营的资金而最终不得不一跑了之。大浪淘沙,相信在行业经历了这场洗牌后,将会有个新的开始。
雅居乐老板“失联”75天后归来
融资计划告吹 销售目标难完成
事件回顾:临近年底,这一年都不太顺的老牌房企雅居乐终于可以松口气了。12月14日晚间,雅居乐公告称,公司接获通知,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指定居所居住措施”对陈卓林已不适用,并将于12月15日恢复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公司总裁的职务。
而相比于不少公司陷入麻烦后,老板不知所踪,雅居乐老板陈卓林此前的去向则非常确定。不过他也不能去别的地方,因为公司在云南的项目可能存在问题,陈老板被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执行了“指定居所居住的措施”。
据悉,陈老板“出事”,和该公司云南项目有关,很可能涉及对当地官员的利益输送。公开资料也显示,雅居乐目前在云南共有腾冲、瑞丽、西双版纳以及昆明四个项目,且雅居乐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8月份,除昆明以外的云南项目平均楼面地价仅为198元/平方米,仅为同类项目的1/8,拿地成本之低更是加重了雅居乐涉嫌利益输送的猜测。
同时,就在陈老板被检方监视居住后不久,10月16日,负责雅居乐云南及海南房地产项目的执行董事黄奉潮被证实与公司失去联系,而黄奉潮失联前曾要求雅居乐腾冲项目总经理协助中纪委调查。不过,陈老板最终平安归来,同时回到岗位的还有雅居乐执行董事、集团副总裁黄奉潮。但也有观点认为,雅居乐目前的公告只能说明陈卓林暂时安全,但是并不能说明陈卓林及雅居乐已经从云南贪腐调查中全身而退。
而在陈老板遭检方监视居住的这2个多月时间里,雅居乐的日子可谓相当不好过。公司先是不得不紧急叫停了28亿港元的供股融资计划,其股价也在复牌后一度大跌逾30%,评级机构更是下调了公司的评级。
点评:实际上,地产一直是官员与老板们“出事”的高发领域,有媒体曾统计过,自2000年以来,半数落马省部级高官涉及房地产,原因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不过,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恪守基本的法律底线仍是一条红线,尤其是公司创始人,一旦出事对公司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但有可能将辛苦半生创办的企业毁掉,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们也会因此遭殃。此外,鉴于房地产领域严重的贪污情况,官员的资产和房产交易信息透明化也应尽快落实,让官员不正当的房产无所遁形,而这也将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佳兆业老板郭英成“裸退”
郭氏家族全面退出管理层
事件回顾:在楼市整体状况不佳的背景下,佳兆业今年销售业绩可以说相当不错。不过,公司老板郭英成却在此时宣布从公司“裸退”,并向同乡张峻控制的生命人寿出售了部分股份,生命人寿方面则派人入驻了公司董事会。
有消息称,郭英成的离任很可能与深圳一些落马官员有关,但佳兆业集团首席财务官张鸿光表示,郭英成辞职“是担心个人流言持续影响公司股价”。同时,目前郭英成及其兄弟、前执行董事郭英智均身在香港,并未遭相关部门带走。
据悉,郭英成闪辞的导火索源自不久前佳兆业深圳房源被锁一事。
随后的12月4日,郭英成家族旗下的大正投资,以每股2.898港元减持5.755亿股旧股(占佳兆业总股本的11.21%)予生命人寿,使其在佳兆业的持股比例将增至约29.96%。并晋升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而在本次出售股权后,郭氏家族通过家族信托持基金有的佳兆业股份降至50.14%(此前郭氏家族信托持基金通过大昌、大丰、大正三家公司,持有佳兆业61.35%的股份)。
12月10日晚,公司创始人郭英成又以“健康理由”辞任在佳兆业的全部职务,包括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提名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公司授权代表,自12月31日起生效。同时,郭英成胞弟郭英智则因“希望投放更多时间追求个人事业发展”,而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由于郭家三兄弟中的大哥郭俊伟(富昌金融集团主席)并未在佳兆业集团任职。这样,至少从表面上看,郭氏家族已全面退出佳兆业的管理层。
点评:董事会高管辞职,是不少陷入风波中的香港上市企业的共同选择,此举有利于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
接近佳兆业的人士也称,“佳兆业的资产其实挺大的,包括旧改这块的资产也非常不错,但是在香港资本市场,中资房企的股价普遍折让的很厉害,通过卖股方式退出,至少从资金上来说对郭家是很亏的,郭家显然是‘迫不得已’才做出这种选择。不过,生命人寿上位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从上市公司层面来说无疑是获益的”。
实际上,郭家目前的选择无疑已是最佳方案,虽然会有一些损失,但至少大部分家业还在,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避过这阵风波后,郭家卷土重来也不无可能。
资本是嗜血的,创始人要想不出局,首要是理念!
一般而言,创始人是企业灵魂,是最了解企业的人。但在资本面前,创始人的情怀、激情往往被忽略。引入资本是要让企业发展壮大,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这半年来,特斯拉麻烦不断,从高管离职、多起车祸到电话会风波。
前段时间,更传出马斯克被股东“逼宫”,多家机构建议撤掉马斯克董事会职务,仅保留CEO一职的消息。
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33年前苹果教父乔布斯曾被赶出苹果公司;
数年前万科董事长王石眼看着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被“野蛮人”夺走。
创始人被踢出局,成了商业世界里的权力游戏。
从一手创办
到一无所有
被宣告离开
商业最残忍的地方在于,你刚上赛道就已经被宣告结束,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作为新浪网的创始人,王志东曾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他甚至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十位最有影响力企业领袖之首。
但在巅峰之时,却不得不选择离开新浪。
1998年起,王志东开始担任新浪网CEO。2001年6月,段永基等新浪5名董事在董事会上突然对王志东宣布免除其在新浪的一切职务,原因在于王志东坚持认为拯救门户网站的出路是广告,但当年新浪网广告收入增长缓慢,同时他坚决反对持有4亿美元现钞的中华网与新浪网的合并计划。
结果,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他被董事会宣告要更换公司CEO,并且没有给他任何讨论和解释的机会。
最后,无论王志东如何争取,只能被迫离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被别人夺走。
股权过度稀释,最后死在资本手上
企业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但也是把双刃剑,从最初走到一起时的“你侬我侬”到最后创始人被踢出局。公司很多决策都囿于资本的插足。
说到乐百氏,大家也许不会陌生,但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品牌却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最痛心的莫过于它的创始人何伯权。1989 年,何伯权与4个年轻人组建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短短8年,何伯权让乐百氏的销售额由1989年的几百万元上升到1997年的15亿元,连续5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然而,在乐百氏巅峰之时,何伯权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也让他后悔终生。
2000年,他将92%的股份卖给法国达能。过度的股权稀释,导致他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2001年11月30日,何伯权向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宣布他和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等五位创业者集体辞职的消息。原因是达能不想做大乐百氏,甚至想将其雪藏起来,为此何伯权与控股方发生了严重分歧。
分歧的最后结果是何伯权被踢出局。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最让人唏嘘的是,南玻创始人曾南,辛苦拼到71岁,最后被人踢出公司。
2016年11月15日,曾南在愤懑中告别了他用大半生心血培育出的好“孩子”——中国玻璃和太阳能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南玻集团。
除了一纸辞职的报告,没有欢送,没有感谢,有的只是与打上门的“宝能系”之间的事事非非。
2014年12月,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持续买入南玻股票,最后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也直接导致曾南失去了主导权,最后宝能系步步为营,彻底接管南玻。
71岁的老人家,辛辛苦苦拼搏了几十年,最后却没能守住产业,落得一无所有。
在告别之前,尚在病中休假的曾南说道:“我退了(董事长)以后,永远不会再给什么人打工了,多高的职务也不干,我该休息了。”
对赌协议失败
10年前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告别了她一手养大的“孩子”。
由于与资本对赌协议,没有实现承诺。最后张兰不得不被逼退出董事会,离开俏江南。
这位创始人,曾经靠着在加拿大餐馆每天16个小时的辛苦打工攒下了2万美元的原始资金。回国后,开始做起了餐饮。
从阿兰餐厅到投资3亿,一把椅子都要18万元的兰会所,7年间,俏江南打上了中高端餐饮的烙印,在全国开出数十家分店。
在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引入资本,最后因为没在约定时间实现上市的诺言,被股东踢出局。如今只能黯然神伤,在家帮忙带孙子。
从一手创办到一无所有,这些创始人经历了一段难熬的岁月。
三次被逼出局的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曾经成为业内笑谈,他的一句话也道出不少创始人的无奈:“大家已经上了船,何况我还是一个创始人,如果我不想下这个船,谁也赶不走我。”
资本究竟有多残酷?
作为世界上价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未上市的Uber估值达到了700亿美元。然而Uber在全世界各地依靠“烧钱”进行价格补贴,已经严重亏损。
亏损的直接结果就是,创始人被逼下台。
无奈的卡兰尼克在辞职声明中说道,“在这个艰难时刻,我接受投资者让我下台的要求。我希望Uber从此以后能告别内斗纷争,把注意力集中到公司建设上面。”
资本究竟有多残酷?当市场容不下你的时候,合并成了无奈之下的选择,创始人要么忍辱负重,要么选择离开。
2015年,曾经轰动一时的滴滴快的合并事件,让吕传伟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之中。
尽管合并后对外宣称将实行双CEO制度,快的打车CEO吕传伟继续留任董事会并担当其他职务。但我们看到的是,新公司所有的对外基本都是由滴滴打车CEO程维和总裁柳青领导。
吕传伟几乎未曾露面。
所谓双CEO 制、独立运作,也只不过是一个堵住悠悠之口的谎言。
资本血拼,创业公司跑马圈地,拼到最后还是被资本吞并。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时候,大众点评CEO张涛据理力争,他想守住这份辛苦打拼下的基业。
合并之初,新公司也是实施联席CEO制度,2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
结果仅仅过了一个月,王兴发出内部信,确认张涛退出新公司CEO,只担任董事长。即使看上去更高端,但如果不参与企业管理,就意味着被清出局。
随后,张涛与同事抱头痛哭的照片被疯传,也证实了他离职的消息。
在大势面前,你根本没法改变局面,尽管各种不愿意,但还是要听从资本安排。
创始人在这一刻,什么都不是。
反抗与无奈
“过去我创业十年来,遭遇过很多困难。并且越到困难的时候,我的性格就越强,越不服输。为什么这件事情就不可以?我一定会把它扭转。我就是要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来坚持这件事情的。”
2012年春节前,团宝网的创始人给高管发了一封邮件。
当时的团宝网正陷入经济危机,账上已经没钱了,如果投资方的钱再不到账,员工的工资是不可能发下来的。一旦员工拿不到工资,公司的负面消息将会在网络上全面爆发。
为了拿到救命钱,任春雷向原有投资人求助。结果投资人要求团宝网裁员70%~80%,并撤除北京以外的所有分站,再进行投资。
无奈之下,任春雷对团宝网进行了裁员,结果投资方出尔反尔,承诺的款项迟迟未打。投资人甚至说道:“我不给你钱,让你工资发不下去,看是钱的魅力大,还是创业梦想和激情的魅力大?对资本缺乏敬畏,是你要吸取铭记的教训。”
任春雷万万没想到,最后迎来的却是反目成仇。
“我的去留已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文化能延续下去。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万科文化的守望者。”
被赶出万科的王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多少有些无奈。
创始人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上一秒上阵杀敌,下一秒就被资本打趴。
从2015年被乐视收购的那一刻起,按照资本的规则走向,易到创始人周航对易到的“失去”已经注定。
2017年4月,周航发了一封公开信,爆出乐视挪用易到13亿资金,导致易到陷入了严重的资金断裂。他从2010年创办的这家网约车公司,“本来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儿了,现在遇到家暴我不能坐视不管了。”
44岁的周航第一次用鱼死网破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乐视离开了,周航也已不再是易到的 CEO。
一个有成熟经商经验的人,为什么陷入乐视这样的局里?周航说道:
“有别的选择吗?你没有别的选择。”
“不管什么许诺,当时公司没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在任何时候做的商业决定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要做出一个‘较好’的选择。”
所有的反抗与无奈在这个时候都显得无比苍白。
曾经,有媒体对国外创业公司失败的理由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资金成了一个公司存活的最关键因素。
这也使得很多创始人不得不做一些妥协,尤其是引资入股后,企业做的所有决策都需要获得股东的同意。当你的满腔热血得不到回应甚至遭到反对的时候,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极其艰难。
GigaOm创始人感慨,“商业,就像人生,不可能和电影一样,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童话般的结局。”
一边市场需要烧钱补贴,一边员工这个月的工资需要发,当你无比焦虑的时候耳边又回荡起股东说的那句话:“这个季度又亏损了,再这么亏下去我们只能把你请走了。”
你生气又无奈,心想:“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却一句话被否定,凭什么?”
一旦踏入了资本这条道路,很多事情就开始偏离了掌控,当你没有足够的筹码时,只能任大股东肆意宰割。你根本没法改变这种状态,只能在深夜里暗自捶胸叹气。
图片
想不被“逼宫”
你必须了解这5点
创始人需要树立起“规则感”
在很多创始人被逼走的案例中,资本方其实并未违反规则,而只是利用了创始人不熟悉规则的漏洞。
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投资条款中都有“对赌协议”,当年俏江南在拿到鼎晖2亿元投资时,也有这样的对赌:如果俏江南无法在2012年年底前上市,鼎晖有权退出投资,并要求俏江南的原股东高溢价回购鼎晖的股权。
在签订“对赌协议”前,创始人要对自己企业的未来有足够的信心,和准确的判断。而不能贪大求全,为了发展,不管什么条件先把钱拿过来,最后只会埋下祸根。
不要过早引入资本
“雷士所有这些麻烦都是吸引外部资本引起的。奉劝创业者,当你需要引进资金的时候要慎重。我当时就是太草率了,资金有困难时认为资金来了就行了,没有考虑清楚。”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说道。
有行内人士分析,“那些引起纷争的项目大部分融资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在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融资,投资方的条件会相对苛刻,甚至是“乘人之危”,这就为后面的争斗埋下种子。因此,创始人如果希望能持续地对公司决策保持影响力,在融资的时候就一定要谨慎,千万不可为了短期利益而轻易出让控股权。
反思“我为什么要融资?”
有些创始人被扫地出门,就责怪资本游戏太过残酷、险恶。但商业世界里没有情义可讲,创始人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为什么要融资?
尤其是这几年创投环境的成熟,很多创业公司动不动就谈风口、拿融资。但在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去跟这股潮。
俏江南和大娘水饺作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餐饮企业,他们没有“应收账款”,现金流充足且稳定,根本就“不差钱”,那他们为什么要融资?
可能是因为国内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市场参与者尚不够理性的缘故,很多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往往患有一种“融资饥渴症”、“融资崇拜症”。他们可能并不十分缺钱,但在他们看来,获得资本的青睐是一种无比高大上、前途无量的事情,可以拿出来作为宣传的素材,于是,今天得意于“A轮融资”、得意于“B轮”融资。可是,这些融资,真能使你的企业发展得更好吗?
对创业者来说,认识到资本的意图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当资本送上门来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抵御住诱惑?少一些融资饥渴症,你将会避免很多麻烦。
寻找与自己理念一致的投资人
创始人与投资人闹僵,不全是因为利益冲突,有时候还是基于理念不一致。
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就是因为与控股方经营理念不同,最后被迫离开乐百氏。
像中国近年来的几起案例,闹得不可开交就显得不太正常,这显示出中国不少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待完善。
一个企业寻求外部投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他的理念,理念与公司发展的愿景是不是一致。
创始人自己要“干净”
在大部分引起纷争的项目中,都不可避免有一些不合规甚至违法的影子在里面,这也是争斗的导火索。
比如,万科被宝能和华润指责为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比如,在雷士照明一案中,王冬雷一方指出,吴长江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的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的企业。
在雷士照明的发展过程中,吴长江还涉嫌代员工持股,从而给竞争对手留下“口舌”,以及涉嫌利用经销商的力量对其它董事会成员进行“逼宫”等行为,从而让阎炎与施耐德出现无路可退的局面等。
因此,创业者如果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得确保自己是干净的,这样才不至于因为被别人抓住了“小辫子”而不敢声张。
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联姻后,企业文化如何融合?
王冬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今后如何定位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互补大于竞争的关系,以后也将在产业链上高度融合互补,相信能给全体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他认为,未来定位这块,德豪润达定位于芯片光源这块,中国市场不再做灯具,不与雷士照明产生竞争,灯具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市场;而雷士照明将充分利用品牌和渠道优势做灯具市场。
谁知道雷士照明nvc三个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1、nvc就是三新的一个公司。新视野、新创意、新观念的一个公司。
2、雷士照明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照明产品供应商,雷士拥有广东、重庆、浙江、上海等制造基地,2家研发中心,37家运营中心和2000多家品牌专卖店。雷士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经营机构。2001年06月 雷士全面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03月 “雷士”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雷士产品涉及商业照明、LED照明、家居照明、办公照明、户外照明、智能照明、光源电器等领域。自1998年创立来,商业照明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雷士照明于2010年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2222 HK。
2014年8月,雷士照明董事会发布公告,宣布罢免吴长江CEO的职务,并由大股东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担任临时CEO。
雷士照明的O2O电商项目发展方向是什么?
目前雷士照明的O2O商城属于垂直电商的形式,王冬雷希望未来把其做成平台。据悉,2015年雷士O2O发展战略将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开始阶段:雷士总部运作雷士各平台官方旗舰店,树立标杆,授权运营中心运营网上雷士专卖店,充分打通线上终端客户流量入口,为实现O2O提供重要的流量基础;第二阶段:O2O试点,搭建技术平台,为全面推广O2O提供技术和方法;第三阶段:全面实现O2O战略规划,全网合并,彻底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品牌与经销商共赢。
本文链接:http://www.wsfy.cn/tiyu/202305_1638.html
发布于:2023-05-1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