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鹃鸟 | 大杜鹃鸟是什么鸟

博主:网友网友05-233591

本文目录一览:

杜鹃鸟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杜鹃鸟这一意象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有寄托哀怨之意;烘托惜春之情;表达乡愁之思。

杜鹃鸟的外形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叫声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鸟;三声杜鹃叫声似“米贵阳”,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贵阳;四声杜鹃又称子规鸟叫声似“快快割麦”、“割麦割谷”。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大杜鹃鸟 | 大杜鹃鸟是什么鸟

杜鹃鸟的资料

杜鹃鸟可是会吐血的偶~~好恐怖啊~~~~~~

杜鹃鸟的生活习性

杜鹃
杜鹃,俗称布谷,是著名的食虫鸟类。体形大小和鸽子相仿,但较细长。上体暗灰色,腹部布满了横斑。脚有四趾,二趾向胶,二趾向后。飞行急速但无声。
我国最常见的杜鹃是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它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有时可长害半小时,鸣声好似“喀咕-喀咕”,“喀喀咕”,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鸣叫的时候,头向前伸,尾羽上翘并散开。杜鹃性隐怯,常匿在多叶的枝枝上,因而常是闻其声而不见其面。繁殖时,性格孤独,雌雄不是终日成对生活。是典型的巢寄生者,自己从不筑巢,而将卵产于其它鸟的巢中。在不同地区内,杜鹃卵的形状、颜色随当地主要宿主不同而有差异,卵与宿主的卵难分,这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卵壳粗厚,在我国华南一带,卵的大小为23×17.2毫米。孵卵期约为12-14天。雏鸟孵出后,将义亲的幼鸟挤出巢外,独享“养母”的抚育。杜鹃以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为食,据河北昌黎果区检验鸟胃,其中鳞翅目蛾类幼早碎片占近78%,天黎蛾科大青水蛾幼虫占22%多。在国内,除西藏羌塘至今没有记载外,各地均有。
此外,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另一种杜鹃--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外形颇似大杜鹃,但以其四度一声的叫声与杜鹃很易区别,人们拟其鸣声为“割麦割谷”或“光棍好苦”。四声杜鹃也是著名益鸟。
杜鹃图

杜鹃鸟的繁殖习性。杜鹃鸟从不筑巢和餵哺自己的婴孩,每当繁殖期要产蛋的时候,便把自己的蛋产在芦苇莺的巢中。由於它们的蛋和芦苇莺的蛋无论体积以至外貌都十分相似,所以芦苇莺都不会发现。为了掩饰,杜鹃鸟还会偷走其中一只芦苇莺蛋。如是者,芦苇莺便在毫不知情下替人家养小孩,但这只不过是恶梦的开始。杜鹃鸟婴儿通常比较早孵化出来,它一破壳而出,眼睛还未睁开的时候,便会用强而有力的腿将其他「正牌」的芦苇莺蛋一个个的推出巢外,把将要和自己竞争食物的对手全数铲除掉,以确保自己能得到专一的照料。可怜的芦苇莺只有眼白白看著自己的亲生宝宝被杀害。果然在自然界的世界里,一向都是好心没有好报的。

杜鹃鸟有多少种

杜鹃别称杜宇、子规、催归等,因为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种类很多,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那么杜鹃鸟有多少种呢?

1、 棕腹杜鹃。棕腹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虹膜橙色至朱红色,眼周黄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绿色,脚亮黄色。分布于中国南邻国家以至马来群岛、北抵前苏联、东至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等地,多见于常绿林或茂密的山地灌木丛。性机警而胆怯,常躲在乔木树上枝叶间鸣叫。

2、 四声杜鹃。四声杜鹃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眼先、颏、喉和上胸等色更浅,上体余部和两翅表面深褐色,尾与背同色,但近端处具一道宽黑斑。下体自下胸以后均白,杂以黑色横斑,与大杜鹃相仿,唯黑斑宽度可达3~4毫米,斑距约6~8毫米。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

3、 大杜鹃。大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1种鸟类,幼鸟头顶、后颈、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缘,形成鳞状斑,以头、颈、上背为细密,下背和两翅较疏阔。飞羽内侧具白色横斑,腰及尾上覆羽暗灰褐色,具白色端缘,尾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羽轴及两侧具白色斑块,外侧尾羽白色块斑较大。

4、 黄嘴杜鹃。黄嘴杜鹃成鸟体长26~30厘米,体重55~56克。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是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相间,下颌至鸟喙有带黄色的一个黑色弧形。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树粉蝶幼虫、蛾类等,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

5、 小杜鹃。小杜鹃是杜鹃科杜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4~26厘米,上体灰褐色,翼缘灰色。喉灰色,上胸沾棕,下胸和腹白色,具粗著的黑色横斑,外形和羽毛很相似于中杜鹃,但体型较小。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地边及河谷次生林和阔叶林中,性孤独,常单独活动,鸣声有力而富有音韵,音调起伏较大,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微信扫一扫
The End

发布于:2023-05-2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晓望资讯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