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_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本文目录一览:
-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 2、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附答案
- 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二)》 教学设计_百度...
-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模板及答案解析
- 5、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运算定律
- 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难题(有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是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 下册的一篇古希腊神话,老师们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我为四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1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 神话 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会忘记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不会忘记为了人类的幸福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
在古希腊神话里也有这样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就是——普罗米修斯。
板题: 31、普罗米修斯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你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预习的情况。
(1)接读课文,相机指导重点字音的朗读。
(2)用一两句话 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质疑、激趣
(1)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一个神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找出普罗米修斯说的那段话,画出来并读一读。
指生读→出示(课件)→指生读→齐读
(课件)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或疑问?谁来说一说。
交流,相机板书:造福 忍痛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知
1、首先我们来研究: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造福?又是怎样造福的?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学生根据自读感受回答。
②出示课件
(课件)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指生读,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悲惨”(出示课件:茹毛饮血)、“冒着生命危险”。
③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境,决心去取火。尽管要冒着生命危险,但他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勇敢
④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普罗米修斯呀,让我们满怀敬意地朗读这句话。
(2)正是普罗米修斯的不顾个人安危,把火带到人间,使得人们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件)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火给人们带来的仅仅是这些吗?对,省略号告诉了我们答案。
火对人类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师生对说)
(课件)从黑暗走向-- (光明) 从寒冷走向-- (温暖) 从痛苦走向-- (幸福)
从疾病走向-- (健康) 从野蛮走向-- (文明)
所以说普罗米修斯给人们拿来的不仅仅是火种,他拿来的是(光明、温暖、幸福、健康、文明)。
(3)师:这些都是人类的幸福生活啊!为人类造福又有什么错呢?听听普罗米修斯是怎么说的吧。
(课件:配声音)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对,对于没有错的事情我们是理直气壮的。谁能像普罗米修斯一样,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段话(指两生读→齐读)。
2、为人类造福,没有错!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人类的幸福,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点板书)请同学们从下面的 文章 中划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的 句子 ,读一读,在空白处写写你的感受。(教师巡视)
(1)交流(一)
在老师巡视时,发现不少同学都标画出了这样一段话(课件):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①指名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锁” “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
③因为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住,所以他既不能……也不能……;因为他被死死地锁住,所以他日夜……他的这些“痛苦”都因为—个字“锁”。
A、随师板书“锁”。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把“锁”字写下来。
B、看图感知“锁”并想象理解“锁之悲”:大家见过铁环吗?我们来看这里,这就是铁环。铁环锁住的是谁?锁住的是他的什么?锁住的仅仅是他的双手和双脚吗?还锁住了什么?对,还有他的自由,他一丝一毫的自由!他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痛苦。(课件:音乐起):
漫漫长夜空无一人,普罗米修斯感到孤独、寂寞……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普罗米修斯在风雨中颤抖……风不停地刮着,雨不停地下着,普罗米修斯在那高高的悬崖上默默地,默默地忍受着……无论是高山险峻、铁链加身还是烈日如火、暴雨如注,普罗米修斯依然在那高高的悬崖上默默地,默默地忍受着……
同学们,看着你们那痛苦的神情,我知道你们已经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所承担的那份“锁之悲”。(指板书)这是何等难以忍受的痛苦啊!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沉重)谁能用朗读来表达?(指2、3生读)
同学们,这样的折磨,这样的痛苦谁能忍受得了啊!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你觉得普罗米修斯表现得怎么样?(坚强 板书:坚强)
普罗米修斯感到孤独寂寞,经受着风雨的抽打,他是痛苦的。可他又是多么坚强啊,他在坚强地忍受着这份痛。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段文字,把他的坚强不屈读出来!
(2)交流(二)
普罗米修斯忍受的折磨不仅仅是这些,我发现有的同学还画出了这样一段话(课件):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①指名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每天”、“啄食”、“永远没有尽头”
③他不仅被锁住了,还被鹫鹰啄食着。这次的 “痛苦”又是因为一个字,那就是“啄”。
A、随师板书“啄”。
B、理解“啄”,认识鹫鹰:“啄”的本义是鸟类用嘴取食或叩击东西。生做啄的动作理解“啄”字。而在文中是说的谁在啄?
C、看图,知其“凶”:老师这有一张鹫鹰的图片,(课件)看着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看着他尖利的嘴,你想说什么?
D、看动画,想像感悟“啄之痛”:要是被这尖利的嘴巴啄一下一定钻心的疼,更别说是肝脏了。可我们的普罗米修斯却正日夜遭受着鹫鹰的啄食,请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
同学们,你们刚才的神情、动作,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的紧锁着眉头,有的张大了嘴巴,还有的捂着自己的肝脏,似乎这只凶恶的鹫鹰啄食的就是自己。不仅如此,狠心的宙斯还让他的肝脏复原,白天……这样的疼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呀!
带着你的理解,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二、三生读)
(3)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普罗米修斯遭受着折磨,忍受着痛苦!但他是坚强的,他知道,他这么做都是为了人类,他为人类造福了!如果你就是这位正在坚强的忍受着痛苦的普罗米修斯,现在你会如何来说这段话?(课件)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指生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评价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是我们的大英雄,他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好人一生平安,我们的英雄最终有了一个美好的归宿。指生读最后一段。
(课件)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解救他的是出示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图片)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四、深化延伸,升华主题
同学们,普罗米修斯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火种,更是精神上的火种──一种永不屈服,勇敢抗争精神的象征。让我们用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之火,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火、创造之火、生命之火、爱心之火……
说到这,英国诗人雪莱的一首赞美普罗米修斯的诗映入我的眼帘,今天老师把这首诗送给大家(《普罗米修斯》,配乐:神秘园)师配乐读,师生合作诵读:(课件)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这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师:同学们,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一起读下去)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五、拓展阅读,加强实践
1、推荐阅读,走向神话:
普罗米修斯不仅在我们心中播下了正义的火种,还向我们打开了希腊神话的窗口。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多,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几位吧。(课件)
推荐阅读《希腊神话故事》,书中有许多和他们有关的神话和 传说 ,可以让你们更好的了解他们。
2、读后思考,走出神话:
世界上没有鬼,当然也没有神,古希腊人民为什么要创造这许许多多的神呢?
附板书设计
↓↓↓下页更多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附答案
从实际出发,让孩子在考试当中检测自己的真实知识点储备,对于不足的要进行加强复习,我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复习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期末测试题(一)
一、填空
1.二十八万八千零九写作( ),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2.1990年的2月是( )天。
3.三角形中两个内角都是65°,这个三角形叫( )三角形。
4.2日6时=( )小时。
5.4公顷50平方米=( )平方米。
6.平行四边形面积是72平方米,高6米,它的底边长是( )。
7.1.04读作( )。
二、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2.1.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1300。 ( )
3.0.7万千米就是7千米。 ( )
4.8时15分就是815分。 ( )
5.14.090=14.09。 ( )
三、在○里填上“=、或”
1.0.94公顷○4900平方米
2.5.06亿○50600000
3.0.35扩大10倍○0.3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闰年的天数○1994年的天数。
四、把下面各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3.36 3.6 3.56 3.599
2.0.7 0.609 0.6908 0.66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
1.74×53+47×74 2.2169–642–358
3.948+1061+52+939 4.125×64
六、脱式计算
1.375+137÷(69+68) 2.2.5+28.6+0.73
3.5.06–(3.14+0.4) 4.4900–20+15×17
七、列式计算
1.一个数减去7.31等于14.29,这个数是多少?
2.2460减去52与26的积,得多少?
八、应用题
1.某食堂买来一批米,吃去158千克,剩下的比吃去的4倍少32千克,食堂买来多少千克米?
2.印刷厂20天印书4800万册,照这样35天印书多少万册?
3.五月份某周天气温度分别是18、19°、20°、19°、21°、23°和20°,这一周每日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4.用144只箱子装鸡蛋,每只箱子装504个, 若每只箱子装648个。这样,可空出几只箱子?
5.开垦一块三角形荒地,底长120米,高80米,全部开垦完,共开垦了多少公顷?
期末测试题(二)
一、填空
1.0.32里有( )个百分之一。
2.三角形底0.4米,高0.6米,它的面积是( )。
3.400千克=( )吨。
4.308000000吨≈( )亿吨。
5.2.15小时=( )小时( )分。
6.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63平方分米,高7分米,底边长( )。
二、判断正误
1.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比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大。 ( )
2.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3.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 )
4.3.68平方米=3平方米6平方分米8平方厘米。 ( )
5.480500000=4.805亿。 ( )
三、选择填空
1.7吨50千克=( )千克。
A. 7050千克 B. 750千克 C. 70050千克
2.1.001○0.999。
A. B. C. =
3.187000000≈( )亿。
A.10亿 B.1.87亿 C. 2亿
4.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 )。
A.缩小2倍 B.扩大2倍 C. 不变
四、求未知数x
1.23.5+x=35 2. x÷75=1800
3.632×x=8216 4. x–4.583=2.317
五、计算下面各题 (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6.64+0.22+9.78+3.36
2.75.1+24.19–75.1+24.19
3.36900÷(2060–1910)+60
4.248×6+274÷137
六、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208除以16的商比58乘以24的积少多少?
2.某数加上70等于600除以4的商,这个数是多少?
七、应用题
1.甲、乙、丙三个各跑一小时,甲跑了11千米,乙跑了11.2千米,丙跑了11.1千米,三人平均每小时跑多少千米?
2.修一段路,已经修好了75千米,没修的比修好的2倍多15千米,这段路多少千米?
3.水果店运来的4筐苹果与3筐梨的重量相等,已知每筐梨的重量60千克,每筐苹果多重?
4.食堂第一周烧煤0.5吨,第二周比第一周节约0.14吨,两周共烧煤多少吨?
5.等边三角形边长之和是24分米,它的面积64平方分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高。
参考答案
期末测试题 (一)
一、1.288009 30万 2.28 3.锐角 4.54 5.40050 6.12米 7.一点零四
二、1.╳ 2.√ 3.√ 4.╳ 5.√
三、1.= 2. 3. 4.
四、1. 3.63.5993.563.36
2. 0.70.69080.660.609
五、1.7400 2.1169 3.3000 4.8000
六、1.376 2.31.83 3.1.52 4.5135
七、1.21.6 2.1108
八、1.758千克 2.8400万册 3.20度 4.32箱 5.0.48公顷
期末测试题 (二)
一、1.32 2.0.12平方米 3.0.4 4.3.08亿吨 5.(2)小时(9)分 6.9分米
二、1.╳ 2.╳ 3.√ 4.╳ 5.√
三、1.A.7050 2. 3. B 4. 不变
四、1.x=11.5 2. x=135000 3. x=13 4. x= 6.9
五、1. 20 2. 48.38 3. 306 4. 1490
六、1. 1379 2. 80
七、1. 11.1千米 2. 240千米 3. 45千克 4. 0.86吨 5. 16分米
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二)》 教学设计_百度...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 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观察物体(二)》第13页
教学准备 投票箱、小正方形、课件、洋葱微课视频、翻页笔、直尺、铅笔、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自主学习,质疑解释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左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点 学习例1:(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教学) 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把小正方体发给学生)分别从它的前面、左面上面观察,你们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你们做的和我们的小垂、狗蛋、三角君同学的一样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四、课堂练习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P13做一做。 五、作业 家庭作业第8页 六、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物体观察,你观察到了什么呢!(师引导学生总结) 七、板书设计 物体观察(1)
从正面观察:
从左面观察:
从上面观察:
总结: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反思 :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 3、 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播放《洋葱微课视频》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模板及答案解析
身为四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数学的学习,要学会去做试题卷。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 下册期末试卷答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第11小题3分,其余的一空一分,共20分)
1、把499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
2、5平方米8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1吨=( )千克
10厘米5毫米=( )厘米 2元5分=( )元
3、当B、C都不等于0时,A÷B÷C=A÷( )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
5、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把(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
7、在小鹿的一侧插彩旗(两端都插),每隔5米插一面,一共插了20面,这条小路长( )米。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梯形( )度,五边形( )度。
9、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10、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将0.58、5.8、5.08、0.508、0.558这五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2、35×(7×3)=35×7+35×3。( )
3、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4厘米、8厘米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
4、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5、7.05和7.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7.l。( )
6、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7、大于2.4而小于2.6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
8、0.58和0.58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
9、甲在乙的东偏南40°方向上,还可以说成南偏东50°的方向上。( )
10、盒子里有6个白球,3个红球,3个黑球,摸到红球和黑球的可能性相等。( )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两个锐角均为60度的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2、下列数中与10最接近的数是( )。
A、 9.98 B、10.101 C、10.05
3、a×b的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得到的积等于( )。
A、原来的积乘100 B、原来的积乘20 C、原来的积乘10
4、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
A、(125+90)×8 B、52×25×4 C、7.6十1.25+2.4
5、下面各数中不要读出“零”的数是( )
A、807.17 B、270.05 C、400.61
6、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7.05 B、70.55 C、7.550
7、2.3到2.6之间有个( )小数。
A、3 B、30 C、无数
8、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原数( )。
A、扩大10倍 B 、缩小10倍 C、缩小100倍
9、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了3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 )分钟。
A、5 B、6 C、7.5
10、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拼成(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四、计算题。(第1题6分,第二题,12分,共18分)
1、口算。
0.38+0.06= 64.2+5.7= 72÷9×7=
0.97-0.09= 12.8-9.86= 17.05-4.58 =
3.5+0.6= 5-0.15= 4.35+5.36=
0÷78= 2.05÷100= 0.093×100=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00-(132+1080÷36) 4.7+9.69-5.46 99×39+39
520-3000÷75×6 72×125 5000÷8÷125
五、动手操作题。(共7分)
友谊小区2002 ~2006年每百户居民电脑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⑴ 友谊小区2002~2006年每百户居民电脑平均拥有量一共增加了( )台。
⑵( )年到( ) 年这一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的幅度最小。
( )年到( ) 年这一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的幅度最大。
⑶ 根据图中的信息预测,2007年友谊小区每百人电脑平均拥有量大约( )台。
六、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25分)
1、学校新购进3600册图书,要分给全校的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多少本?
2、小兰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用6.35元。还剩多少元钱?
3、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爷爷体重是多少千克?
4、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6天,平均每天修100米。第二周准备再修4天完工,平均每天修120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5、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
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 儿童 每人60元,
方案二: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想一想怎样买票最省钱?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1、4.99亿 2、5.08 10100 10.5 2.05 3、B×C
4、3.6 5、12.6 6.8 6、35° 7、95
8、360° 540° 9、4.806 10、9.49 9.45
11、5.8﹥5.08﹥0.58﹥0.558﹥0.508
二、× × × × × × √ √ √
三、C A A A C C C C B B
四、0.44 69.9 56 0.88 3.94 12.47 4.1 4.85 9.71 0 0.0205 9.3
五、65 2002-2003 2005-2006 100
六、1、150本 2、14.9元 3、76千克 4、1080米
5、800元(买5个人的团体票,再买5张儿童票)
猜你还感兴趣的:
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5. 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运算定律
【 #课件# 导语】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 考 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运算定律,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b+c)
125+38+75=(125+)+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456+358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372+42+258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难题(有答案)
1.在一次奥运会上,得金牌的人数占得奖牌的人数的五分之一,得银牌人数占得奖牌人数的七分之二.已知得金牌的人数比得银牌的人数少6人,一共有多少人得奖牌?
2.学校图书室的课外读物中,已知《儿童漫画》的二分之一与《少年故事》的四分之一是24本;《儿童漫画的六分之一与《少儿故事》的四分之一是二十本.《少年故事》有多少本?
3.一台压路机,滚筒长10米,直径为0.8米,如果滚筒滚动10圈,它会前进多少米?它所压过的路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半圆,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修一条长172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4天,平均每天修18米.余下的要求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6.甲、乙、丙、丁4个人的姓名很有趣:甲的名是乙的姓,乙的名是丙的姓,丙的名是丁的姓,丁的名是甲的姓.又知,4个人的姓名只有柳、白、丁、杨4个字,没有人叫杨白,而姓丁的名是另外一个人的姓,此人的名又是名柳的人的姓,请你写出这四个人的姓名.
7.一个长方体木块,长9分米,如果沿着它高的方向把它切割成两个长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增加4平方分米.你知道原来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8.有一对父子,当别人问起他两的年龄时,父亲回答说:“16年前,我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现在是他的两倍.”请问父亲和儿子各有多少岁?
答案:
1.在一次奥运会上,得金牌的人数占得奖牌的人数的五分之一,得银牌人数占得奖牌人数的七分之二.已知得金牌的人数比得银牌的人数少6人,一共有多少人得奖牌?
可以知道得金牌的人数比得银牌的人数少“七分之二减去五分之一”=三十五分之三,他就是“得金牌的人数比得银牌的人数少6人”占总人数的比,于是一共有6÷三十五分之三=70人
2.学校图书室的课外读物中,已知《儿童漫画》的二分之一与《少年故事》的四分之一是24本;《儿童漫画的六分之一与《少儿故事》的四分之一是二十本.《少年故事》有多少本?
儿童漫画少了“二分之一减去六分之一”等于三分之一,少年故事没有变,但他们的总数却少了24-20=4本,于是有儿童漫画4÷三分之一=12本,他的一半是6本,那么少年故事的四分之一就是24-6=18本,于是少年故事有18*4=72本.
3.一台压路机,滚筒长10米,直径为0.8米,如果滚筒滚动10圈,它会前进多少米?它所压过的路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滚筒滚动一圈,那么前进的距离就是圆筒的底面的周长,即L=πD(D是直径)=0.8π,10圈前进了10*0.8π=8π.
所压过的面积是S=8π*10=80π.
4.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半圆,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可以知道,最大的半圆就是以长边30cm的那边为直径作的半圆,半径是15cm,正好没有超出纸的范围,那么半圆的面积=0.5πr=0.5π*15*15=112.5π,于是剩下的面积=20*30-112.5π=600-112.5π(cm)
5.修一条长172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4天,平均每天修18米.余下的要求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已经修了4天,平均每天修18米,那么已经修了4*18=72米,还有172-72=100米,要用5天修完,那么每天要平均修100÷5=20米.
6.甲、乙、丙、丁4个人的姓名很有趣:甲的名是乙的姓,乙的名是丙的姓,丙的名是丁的姓,丁的名是甲的姓.又知,4个人的姓名只有柳、白、丁、杨4个字,没有人叫杨白,而姓丁的名是另外一个人的姓,此人的名又是名柳的人的姓,请你写出这四个人的姓名.
白杨、杨柳、柳丁、丁白;丁白、白杨、杨柳、柳丁;柳丁、丁白、白杨、杨柳;杨柳、柳丁、丁白、白杨.
7.一个长方体木块,长9分米,如果沿着它高的方向把它切割成两个长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增加4平方分米.你知道原来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表面积增加的就是原来的一个侧面*2,正好这个侧面乘以长就是原来正方体的体积,于是V=4*9÷2=18平方分米.
8.有一对父子,当别人问起他两的年龄时,父亲回答说:“16年前,我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现在是他的两倍.”请问父亲和儿子各有多少岁?
设16年前儿子x岁,那么16年前父亲是3x岁,于是现在儿子x+16岁,父亲3x+16岁,且后者是前者的2倍,即3x+16=2x+32,x=16,于是儿子现在32岁,父亲64岁.
本文链接:http://www.wsfy.cn/shehui/202305_1593.html
发布于:2023-05-1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