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传花游戏」 | 击鼓传花游戏图片

博主:网友网友05-161960

本文目录一览:

适合小学生玩的课堂游戏

适合小学生玩的课堂游戏5-10分钟左右

例如:反义词游戏、击鼓传花游戏、孙悟空定游戏、成语接龙游戏、嘴巴手指不一样游戏等。

1.反义词游戏:

大西瓜小西瓜,水果可以变化,在说的同时用手做相反大小的动作。如,老师说大西瓜,小朋友要比划小西瓜。

「击鼓传花游戏」 | 击鼓传花游戏图片

2.嘴巴手指不一样:

嘴巴说5以内的任一数字,同时一只手笔划不同的数字。比如嘴巴说3,手指可以比1245,就是不能比3。

3.成语接龙:

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后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4.二十四点游戏:

随便出4个数字,加减乘除随便用,最后能等于24就行,但是一个数字就只能用一次.或者带副牌去,请表现好的小朋友抽,这个更适合珠心算高阶的。

5.击鼓传花:

拿一个东西在孩子之间传,老师或孩子在前面敲的同时喊停 ,此时“花”到谁手里谁表演节目!

6.不差钱:

男生是一块钱。女生是五角钱。当老师说2.5元时。孩子们要迅速的凑满钱。没有凑满的小朋友受到惩罚。

7.孙悟空定:

当老师说“孙悟空定”,小朋友就定住不动,说“孙悟空变成猪八戒”,就模仿猪八戒,也可以变成其他的。

8.机器人,木头人:

老师说机器人时可以走动,说木头人时小朋友就要定住不动,做错了要退出游戏。

9.下雨啦: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小雨是两个食指碰,中雨是拍手,大雨是拍大腿,暴雨是跺脚。

10.找耳朵和鼻子

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捏住耳朵,然后说123,拍手一下,换成右手捏鼻子,左手捏耳朵。这时看谁做的是正确的。再说123,拍手一下,换成相反的。反复进行,速度加快。

“击鼓传花"是什么意思?

击鼓传花” 的名称来自一个众所皆知的游戏。人们在击鼓声中传花,鼓声停止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要“受罚”。其本意是透过人们在传花过程中,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所交织的情绪,激发无比高亢的欢乐气氛。鼓声越密,这种欢乐的传递越是高潮迭起,而待最终的鼓声落下,无论在谁手中,那花儿总是成了最震撼人心的惊叹号。

现实中“击鼓传花”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涵义,所谓“鼓不打不响,花不传不香”,许多事物都是靠“击鼓传花”加以发扬光大。

“击鼓传花”传的是一种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精神,一种相互勉励、彼此竞争的志气,一种敢为人先、虽败犹荣的洒脱,一种追求时尚、传递欢乐的奉献。在彼此相亲爱的朋友中,鼓声是共鸣在心坎上的叮咛,传花是流转在友谊间的芬芳,最终无论花落谁家,都将是一场美丽而温馨的邂逅。

微信群里怎么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在微信群里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方法:

数人或几十人围成圆圈坐下,其中一人拿花(或一小物件);另有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桌子、黑板或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鼓响时众人开始依次传花,至鼓停止为止。此时花在谁手中(或其座位前),谁就上台表演节目(多是唱歌、跳舞、说笑话;或回答问题、猜谜、按纸条规定行事等)。

击鼓传花游戏怎么玩

击鼓传花”讲的是一种游戏规则,人们在击鼓声中传递花,鼓声停止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要受“惩罚”。其本意描述的是人们传递花的喜悦,鼓声越密,这种传递的喜悦感越强,而最终的“处罚”也越迷人。

现实中“击鼓传花”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善意的内涵,所谓鼓不打不响,花不传不香,许多事物都是靠“击鼓传花”加以发扬之,光大之。

事实上,“击鼓传花”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团结一致、激扬向上的精神,一种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风气,一种敢为人先、虽败犹荣的意志,一种虚怀大度、君子坦荡荡的品质。

花落谁家,谁的微笑最动人,而不是花落谁家,谁泪涟涟,心怯怯。

从游戏规则说,没有人想违规争抢“下家”的,否则失去了“击鼓传花”游戏的意义,而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争抢下家,再把“花”抛出去,“击鼓传花”变成“击鼓抢花”,“击鼓抛花”,落花者,不再是爽朗大度,而是心如绞痛,泣涕涟涟。

这种现象在楼市和资本市场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资本市场就有一种暗地里流行的“击鼓传花”游戏——一家上市公司在许多人的手中反复重组,每一个重组方进入上市公司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谋取高额盈利。而楼市泡沫则把“击鼓传花”游戏表现得淋漓尽致:高昂的房价前,人人争相购买物业,又争相转手抛出,唯恐买不到,唯恐抛不出,没有一个想当下家。而花落谁家,谁投机不成,暴利不成,损失惨重,自然绝望伤悲。这里,“击鼓传花”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花”不是激扬、竞争的象征,而是赌博的筹码,物欲的驱动器。

事物一旦变质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击鼓传花”也不例外。本来正义、纯朴、激励的游戏,一旦规则出轨,甚至本末倒置,花非花,鼓非鼓,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神奇化为腐朽,和谐化为紊乱,真诚化为虚伪,“击鼓传花”也自然失去了存在之本,被人们抛弃。

规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按规则办事,不讲原则的人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那些颠覆规则的怂恿者更是会受到公众的谴责,时代的抛弃。

微信扫一扫
The End

发布于:2023-05-1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晓望资讯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